在抗癌的路上很幸運的認識很多位好朋友,可以說是生病以來意想不到的收穫(感動,也是有好事的),我的好朋友們也很樂意分享她們抗癌的故事給大家,讓我們掌聲鼓勵鼓勵(啪啪啪啪啪啪)
應米娜之邀,跟大家分享我的乳頭重建的過程。
先簡單說明一下我的狀況,
我是兩側切除,左側因為腫瘤位置關係沒有保留乳頭,右側有保留乳頭,
但因為右側開完後乳頭有部分壞死,
所以右側有做一部分的清創手術,可以想成乳頭切掉一半。
而我是選擇兩邊同時重建,但因為左側要重建乳頭的關係,
在灌水的過程中,左側有比右邊多灌快100ML的鹽水,
讓左側的皮膚有可以拉起來的空間,之後可做乳頭。
重建乳頭的方式上,醫生有建議可在乳頭內植入耳朵軟骨或是填充物,
但因為前面有提到我右側在開完刀後切除了一半,
其實有比一般人的乳頭再小一點,所以醫生在術前評估時,
又建議我左側可以直接拉皮起來縫成乳頭,不用再植入耳軟骨或填充物。
關於到底要植入哪種材質,其實也有考慮一陣子,植入耳軟骨的好處是,畢竟是自己身體的組織,
可能在後續復原上狀況會比較好,
但就是耳朵要再多一個傷口,不過取出耳軟骨,就是等於在重建乳頭的過程中,
要再增加一個步驟,費用也會增加。
而植入填充物,費用上比多一個耳軟骨手術來得便宜一些,身體也不用多一個傷口,
但就是不知道身體對外來物的適應如何?
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太一樣。
不過因為之前開刀、重建、化療等等過程,對於身上要再多一個傷口會有點排斥,
所以本來是打算選放填充物,
當醫生後續評估時,建議直接縫起來,不用耳軟骨也不用填充物時,也覺得可以接受,
不然左側重建乳頭完,真的放得很高挺,但另一邊乳頭只剩一半,反而變不對稱。
我重建的過程中,
是在104.4月先將組織擴張器換成矽膠,(中間當然是有經過灌水擴張的過程),
然後過了三個月,醫生評估傷口的狀況穩定後,再做乳頭的重建,也就是同年的7月份,
手術是採用局部麻醉,從進手術室到結束大概是2個小時,
中間意識都很清醒。手術完痛感不會太明顯,只是覺得左邊重建乳頭的附近,皮膚被拉緊的感覺,
麻醉退後,就是微微有些緊緊痛痛的。
縫的時候會將乳頭縫得比較大,因為隨著時間乳頭會漸漸變小,
再過三個月後,一樣是傷口狀況跟乳頭重建部分都已經穩定,
醫生就會做乳暈的刺青,會針對兩邊的左右對稱高度、顏色、乳暈的範圍來刺。
但因為刺青顏色會慢慢掉,所以一開始顏色會刺的較深,
我一開始刺完對顏色的鮮豔度,還會有一種內心震撼的感覺(因為真的很不像人類的乳頭顏色....),
不過大概三個月後就會漸漸地變得自然,所以這塊不需要太過擔心。我有跟女性好友去洗溫泉,
好友說其實真的看不出來,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,不管是乳房或是乳頭都蠻自然的(安心....)。
不過由於前面有提到,乳頭會做得比較大,是因為之後會慢慢縮小,
至少都會做到大1倍的程度,我自己在做完後,醫生有給我乳頭的保護套,
就是一般媽媽餵母乳時,會放在乳頭處保護乳頭不被寶寶咬破所使用的。
防止重建後的乳頭被內衣、衣服或是睡覺時不經意壓扁,但在沒有放填充物的情況下,
我自己做完乳頭過了半年以上,目前已經蠻扁的,
但因為之前刺青的周邊還是有乳暈跟乳頭處顏色跟高度的不同,
所以完全看不到乳頭的感覺沒那麼明顯。
像我前面提及,在他人面前真的要脫衣服的狀況,洗溫泉或是其他時刻,
真的很少人會直勾勾盯著別人的乳頭看。
重建的前提,是不希望因為切除乳房後影響生活品質跟自己的心理狀態,
現在就算是平平扁扁的乳頭,也覺得至少看起來不是不自然或是特別奇怪,就沒有非常在意這件事了。
不過就我個人而言,如果知道乳頭事後會扁成這樣,要重建就應該會選擇放填充物。
要特別說的是,每個人會不會扁掉,或是扁成怎麼樣,都不是一定的,
就像即使都是乳癌,每個人的病況也都不同,醫生會有不一樣的治療方式跟處方,
所以還是鼓勵大家多跟醫生討論,然後再針對每個方式做評估跟選擇。
所以如果要重建乳頭,就會是在重建乳房後,在傷口穩定的情況下再做乳頭重建,
完成後刺青,但因為傷口中間需要復原時間,不是一步驟可以做完所有的手術,大家可以針對自己的狀況再和整外
的醫師多做討論。